釣魚玩家FB社團、Line群組、Youtube頻道
返回列表 發帖
Facebook Plurk Twitter Google

具有【雪卡毒素】的中大型隆頭魚

雪卡毒素是由一種海洋微生物產生的毒素,粘附在海藻或死去的珊瑚表面,能抵受高溫。毒素一般沿食物鏈向上傳,小魚吃下帶有毒素的海藻一小魚被大魚捕食一大魚最後被人類捕食。沿海地區由於環境的影響,植物區系發生變化,有毒藻類或其他浮游生物盛長時,可使附近海域內許多原本無毒的魚類在肝臟等內臟器官中帶有毒素。魚類本身並不致病,但可使進食這種魚類的人中毒。這些毒素的來源、性質目前還待進一步研究,其中已被發現的就有“雪卡“毒素。“雪卡”毒素屬於神經毒素,不易被胃酸破壞,主要存在於魚的頭、內臟、生殖器官中,尤以內臟中含量為高。海產市場和餐桌上常見的老虎斑、東星斑、蘇眉等石斑魚均有可能帶有“雪卡”毒素。由於“雪卡”毒素屬於獲得性毒素,並非魚類與生俱來的,因此魚體內含有“雪卡”毒素毫無規律性,同一海域同一種屬的魚在某個時期有毒,另一時期可能無毒;同一種魚因棲息環境不同而可能有些有毒,有些無毒;有些魚種可能魚小時無毒,而魚大後有毒。正是由於魚體含毒沒有明顯規律可循,因此容易造成人類食物中毒。“雪卡”毒素中毒對人體危害很大,據研究報導,輕者出現消化道症狀,嚴重的可出現神經、心血管系統症狀﹝休克﹞,甚至呼吸麻痹死亡,一般情況下死亡率不高。中毒後症狀一般在食後2~1 0小時出現,病程2~3周,主要症狀有頭暈、乏力、噁心、嘔吐、腹絞痛、排水樣便、唇周麻木、膝關節酸痛、小腿肌肉刺痛、瘙癢感及雙手溫度感覺倒錯(即手觸熱物有冷感,放冷水中則有熱感或“電擊樣”感覺)等。“雪卡”毒素中毒,目前在治療上也沒有特殊方法,所以應以預防為主。為安全起見,應慎食深海魚(泛指生活在熱帶、亞熱帶海域的珊瑚礁周同和近海海岸的魚類,如西星斑、老虎斑、杉斑、蘇眉等石斑魚)。一定不要吃魚的內臟,吃魚前一定要把內臟,尤其是卵巢剔除乾淨。此外,南於深海魚一般體積較大,因此簡單而言,吃“小魚”普遍比吃“大魚”安全。
1.曲紋唇魚Cheilinus undulatus俗名:拿破崙、龍王鯛〈圖一〉
2.伸口魚Epibulus insidiator俗名:闊嘴郎 〈圖二〉
3.單帶尖唇魚Oxycheilinus unifasciatus俗名:單帶龍、汕散仔、闊嘴郎、單帶鸚鯛、玫瑰鸚鯛 〈圖三〉

圖一 曲紋唇魚Cheilinus undulatus

圖二 伸口魚Epibulus insidiator

圖三 單帶尖唇魚Oxycheilinus unifasciatus
附件: 您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加入釣魚玩家(限中文用戶名[ID])

感謝分享資訊

TOP

學到新資訊歐...
感謝...

TOP

感謝分享~~吃小魚比吃大魚安全
應該是說 吃形體比較小的魚種 比吃大隻的安全
不是吃那個小咪咪傢伙

TOP

感謝分享

TOP

謝謝大大分享
200 字節以內
不支持自定義 Discuz! 代碼

TOP

好理家在~~  我原本就沒有再吃魚內臟       感謝大大分享    這個循席我會提供給更多釣深海魚的朋友知道  感謝大大提醒唷

TOP

感謝分享

TOP

世界無奇不有~謝謝分享資訊受意良多
釣魚不在乎漁獲
釣魚的宗旨在於.....
走出戶外、曬曬太陽、認識朋友、練練手力

TOP

感謝分享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