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玩家FB社團、Line群組、Youtube頻道
返回列表 發帖
感恩大大用心指導與知訊

TOP

回復 1# 高雄阿文


    感恩指導!!~~

TOP

好棒的資訊,又吸收了不少知識,感謝
開心的釣魚最快樂!!~~

TOP

感謝分享資訊ˊˊ

TOP

感謝大大分享

TOP

四、 鰱魚
  鰱魚(白鰱、跳鰱)(台灣俗稱白葉仔、竹葉鰱)。棲息于水的中上層,在天然江、河、湖、庫中,最大個體可達到25公斤以上。
  白葉鰱魚以食植物藻為主,是攝取藻類的典型魚類,其吞食的主要成分是各種矽藻、甲藻、金黃藻、黃藻等。特別喜愛酸臭,香加臭、酸香等氣味的霧狀食物。白葉鰱魚的適溫範圍較廣,從15-25度都可以垂釣。也可耐高溫,28度左右依然充滿活力,還可以在污濁的腐水泥水中生活,在溫暖而肥沃的污水池中成長迅速,一年可達2公斤以上。
  在天然水域中,2-10米深的中層水域是鰱魚的活動範圍,而在水深只有1.5米左右的池塘中,它會由中層轉變為底棲。一旦受驚會爆發群體跳躍,接連不斷的高高躍出水面,很是壯觀。

五、鱅魚
    鱅 (花鰱、胖頭魚) (台灣俗稱大頭鰱)。
  頭很大,占身體長度的1/3。大頭鰱魚棲息在水的中上層,具有河湖洄游習性,平時多生活在有一定流速的江湖中。性情溫和,行動較遲緩。大頭鰱魚的食性與白葉鰱魚不同,它以水中的浮游動物,如輪蟲、枝角、橈足類為主要食物,兼食多種浮游生物藻類。 活動于水的中上層。生長迅速,1年魚體重1~2市斤,一般3年魚可長到10多市斤,最大個體可達40公斤以上。天然產量較高,是為優良的養殖魚類,被稱為四大家魚之一。
  大頭鰱魚對素食氣味的喜愛和白葉鰱魚比較接近,喜酸臭、香臭等。但詳細的說,還是與白葉鰱魚有區別的,大頭鰱魚比白葉鰱魚更喜歡腥臭味

六、 青魚
  青魚:又名烏青、青鯤、青皖。(台灣俗稱烏鰡)。外表特徵:長筒形,尾部稍側扁,頭頂寬平,口呈弧形,上頜稍長於下頜,無須,體青灰色,背部尤深,腹面灰白色,各鰭均為灰黑色。青魚是淡水魚類中的大型魚,最大個體重量可達80公斤。主要生活在水域的中下層,很少在淺水面遊動,體重超過4公斤的青魚更是“深居簡出”,潛遊水底,喜歡在水域的深處游戈覓食,棲息在水底的機會多,特別愛生活在2-4米或是更深的水下有螺或其他貝類動物的環境中。自然水域中的青魚,常集聚於江河、湖、庫的深淺結合部。以軟體動物螺、蚌、蜆為主要食物,因其食量大,亦常攝取小魚小蝦和水中昆蟲,也吃蠶蛹、玉米粒、麥麩、豆柏等素餌,攝食動作較猛,除冬季和早春溫度低時的食欲較弱外,晚春和夏、秋三季攝食猛烈,且能在氣壓較低、大多數底棲魚類普遍厭食的情況下咬鉤吞餌。青魚最主要的特點是力大、性剛、喜弱光、對外界聲音非常警覺
(全文參考、轉載自“釣魚啦”網頁)
1

評分人數

TOP

三、鯽魚
  鯽魚分佈的地區非常廣泛,各地江、河、湖泊、池塘、水庫、稻田和水渠中都有鯽魚分佈。就水域來講,深水或淺水、流水或靜水等不同水生環境中都有鯽魚的蹤跡,其中水草叢生的淺水湖澤和池塘中較多。鯽魚的適應性很強,一般其他養殖魚類不適宜的生活環境,它都能生長繁殖。
  鯽魚是雜食性魚類,在我國南方的氣候條件下,差不多全年都能攝食,但以三月份攝食的量最大。食物的主要成分,在動物方面有枝角類、苔蘚蟲、淡水殼菜、蜆、搖蚊幼蟲和蝦等;在水生植物方面有矽藻類、絲狀藻類、水草的嫩葉、湖底腐敗植物等,其中以植物的碎屑為主。魚眼通常位於頭的兩側,大多沒有眼瞼,不能閉合。眼睛的水晶體呈圓球形,視覺調節靠晶狀體位置的前後移動,而不是改變晶狀體的凸度,因此,魚眼是極端近視的。魚耳藏在頭部兩側的骨頭裏,稱為內耳。鯽魚的內耳和高等脊椎動物的一樣,也有收聽聲音和平衡身體這兩種功能。但是,它的聽覺範圍很小,一般只能感受每秒340~690次振動的音波。鯽魚的鰾和內耳之間有四塊小骨,叫鰾骨,鰾骨能感覺到高頻率的音波。所以,鯽魚在水域中比較機警。魚的呼吸系統是鰓。在頭部兩側,分別有兩塊很大的鰓蓋,鰓蓋裏面的空腔叫鰓腔。掀起鰓蓋,可以看見在咽喉兩側各有四個鰓,每個鰓又分成兩排鰓片,每排鰓片由許多鰓絲排列組成,每根鰓絲的兩側又生出許多細小的鰓小片。魚在水中時,每個鰓片、鰓絲、鰓小片都完全張開,使鰓和水的接觸面積擴大,增加攝取水中所溶解的氧的機會。在鰓小片中有微血管,這裏的表皮很薄,當血液流過這裏時就完成了氣體交換:將帶來的二氧化碳透過鰓小片的薄壁,送到水中;同時,吸取水中的氧,氧隨血液迴圈輸送到身體各部分去。由於口部和鰓蓋的交替開閉,可以使水不斷地由口進入口腔,經咽到達鰓腔,與鰓絲接觸,然後由鰓孔排到外面,魚類的呼吸作用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完成的。
  側線是魚類的一種特殊的感覺器官,從魚體的外面可以看到。這就是在魚體兩側的由許多小孔排列而成的線條。這些小孔稱側線管孔,小孔分佈在一些鱗片上,小孔下面互相連通,形成長管,叫做側線管。管中充滿黏液,外界水流的刺激經過鱗片上的側線管孔,傳達到側線管中的感覺細胞,可以產生興奮,興奮經神經傳遞給腦,就能產生水流感覺。魚類通過側線可以感知水壓大小、水流方向、水流速度、水中物體的位置和其他各種變化。水中有倒樹、木樁、水草和水底地形有陡坎、斜坡、溝、凹凸不平的地方都是鯽魚喜歡停留和覓食的場所,在流水中,急流和緩流的交界處、洄水灣等是鯽魚喜歡遊緤和嬉戲的區域,鯽魚還喜歡靠岸邊遊動覓食。鯽魚的習慣性攝食動作是尾高頭低在水體的底部攝食,將食物吸吞入口後原地向上抬頭,身體平衡後再向前遊動。但在攝食旺盛期受外界因素刺激可改變習慣性攝食動作和水層。因鯽魚喜群遊,且個體大小間雜,因此對有動感的食物極易發生搶食現象。
(全文參考、轉載自“釣魚啦”網頁)
1

評分人數

TOP

二、草魚
  草魚,淡水大型魚類。成魚最大個體可達50公斤以上,養殖最大個體可達30公斤。被列為草、鯉、鰱、鱅四大家魚之首。4 ~ 5齡成熟,一般3 ~ 20公斤的較為常見,是淡水大型魚垂釣愛好者的首選垂釣對象。草魚屬草食性,大量的食草是其與其他淡水魚在垂釣方法上的基本區別。草魚的食量很大,高級食物根本就滿足不了它的需要,所以只好靠大量的粗飼料來填飽轆轆饑腸,特別是水庫和湖泊中的野生草魚,為了填飽肚子,甚至連草根和硬邦邦的草梗都吃,所以人們便送它“拓荒者”的美稱。
  草魚一般是在水的中層,有時也在中上層或者中下層,這要看季節、天氣、水深等因素,特別是在攝食的時候,甚至會到水面或者水底。除了季節、天氣、溫度、水深和人為等因素對草魚泳層的影響之外,影響最大的就是食物了。因為草魚的食量大,總是吃不飽,除了天擦黑和放亮時的兩個變光期之外,其餘的時間幾乎都處於覓食狀態,那裏有食物就到那裏。傍晚和夜間會到近岸的水表,探出頭來拽拉岸邊伸向水面的草葉,這一點,正是我們判斷水中有無草魚的依據之一。草魚同樣也有喜靜怕驚的習性,因為它常常活動在水體的中層或上層,因此,人影、竿影、喧嘩聲等更易使其逃之夭夭。這一點是我們在釣草魚的過程中應該非常注意的。
(全文參考、轉載自“釣魚啦”網頁)
1

評分人數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