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分
- 6682
- 聲望
- 0
- 玩家幣
- 4687
- 閱讀權限
- 130
- 來自
- 台南/官田
|
回復 155# 胡角
學名 Nematalosa come
by: 魚類生態進化研究室
命名者 (Richardson, 1846) 棲息深度 10 - 13公尺
中文名 環球海鰶 有毒魚類 是
科中文名 鯡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097 Clupe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環球海鰶
模式種產地 W. Australia 觀賞魚類 否 俗名 扁屏仔、油魚、海鯽仔、土黃魚
世界分布 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西部、南部、北部、澎湖
最大體長 21 cm 棲息環境 河口、近海沿岸、潟湖、礁沙混合區
同種異名 Chatoessus come, Chatoesus come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中國動物誌-鱘形目;海鰱目;鯡形目及鼠鱚目(張, 2001) Richardson, J. 1846 Whitehead, P. J. P. 1985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張世義 編著 2001
典藏標本 ASIZP0056974. ASIZP0057626. ASIZP0059845. ASIZP0061396. ASIZP0062314. ASIZP0064694. ASIZP0064782. ASIZP0064866. ASIZP0064871. ASIZP0064880. ASIZP0065097. ASIZP0700230. ASIZP0800293. ASIZP0800294. ASIZP0800301. ASIZP0800303. ASIZP0800465. ASIZP0800466. ASIZP0900025. ASIZP0910465. ASIZP0910466. NMMBP00067. NMMBP01269. NMMBP02011. NMMBP02436. NMMBP02440. NMMBP04544. NMMBP05267. NMMBP05718. NMMBP05719. NMMBP05720. NMNSF00095. NMNSF00134. NMNSF00201. NMNSF00417. NMNSF00823. NTUM07980. ...列出全部37筆...
典藏基因 [2008-03-25,Kui-Ching Hsu,COI,100%] [2012-01-02,柯慧玲,COI,100%]
英文俗名 Perth herring; Western Pacific gizzard shad; Hairback herring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呈長卵圓形,側扁,腹緣具鋸齒狀的稜鱗,16-18+10-13個。頭中大。吻短而鈍。眼側位,脂性眼瞼發達。口亞端位,略為平直;無齒;上頜略突出於下領,上頜骨末端向下彎曲,向後延伸至眼前緣下方。鰓蓋光滑;前鰓蓋骨下支上方有三角形之肌肉。體被橢圓形圓鱗,鱗片後緣之不具鋸齒狀,縱列鱗36左右;背鰭前不具中線鱗;胸鰭和腹鰭基部具腋鱗。背鰭位於體中部前方,具軟條17-18,末端軟條延長如絲;臀鰭起點於背鰭基底後方,具軟條23-25;腹鰭軟條8;尾鰭深叉。體背部綠褐色,體側下方和腹部銀白色;鰓蓋後上方具一大黑斑,其後有數列黑色小點狀縱帶。背鰭、胸鰭、尾鰭淡黃色;餘鰭淡色。
棲所生態 沿近海中上層洄游性中小型魚類,有時會進入河口域、半淡鹼水之河川下游、內灣或潟湖區內產卵。群游性。以浮游生物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北至東中國海、日本、台灣,南至澳洲昆士蘭海域。台灣分布於南部、北部、西部及澎湖海域。
漁業利用 本種魚產量並不大,常混於流利漁獲中,可生鮮、乾製或醃漬出售。主要漁法為流刺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