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玩家FB社團、Line群組、Youtube頻道
返回列表 發帖
Facebook Plurk Twitter Google

難以分辨的“赤鯮”、“盤仔”與“嘉鱲”

赤鯮
學名:Dentex hypselosomus俗名:赤鯮、赤章
最大體長30.6 cm,背鰭單一,硬棘部及軟條部間無明顯缺刻,硬棘皆不延長如絲狀。體背側呈鮮紅色,愈近腹部逐漸變淡而呈粉紅至白色,帶金黃色光澤;前鼻部與吻部之間具黃色污斑。背鰭硬棘及鰭膜橘黃至淡紅色,基部具一條透明的縱線;軟條及鰭膜則為橘黃至黃色。主要棲息於沿岸及大陸棚砂泥底質的水域,棲息深度在50-200公尺間,以底棲動物,如甲殼類、軟體動物及小魚等為主食。全年皆有產,但以初夏及秋季為盛產,是美味的高經濟價值魚種,可利用延繩釣、一支釣釣等漁法捕獲,碳烤、油炸、清蒸皆可。

盤仔
學名:Argyrops spinifer中文名:長棘鯛,俗名:盤仔
最大體長70 cm,背鰭單一,硬棘部及軟條部間無明顯缺刻,硬棘數XII,第I及第II棘非常小,第III-V延長如絲狀。體呈銀粉紅色,幼魚體側有數道紅色的橫帶,鰓蓋上緣具暗紅色緣。各鰭紅色。主要棲息於沿岸及大陸棚砂泥底質的水域,棲息深度在5-150公尺間,以底棲動物,如甲殼類、軟體動物及小魚等為主食。漁期全年皆有,一般利用底拖網、流刺網或一支釣、延繩釣採獲,是重要的食用魚,但在台灣的產量較少。肉味細緻鮮美,適宜油煎、碳烤,味道皆不錯。

嘉鱲
學名:Pagrus major中文名:日本真鯛,俗名:嘉鱲魚、正鯛、加臘、加蚋
最大體長100cm,背鰭單一,硬棘部及軟條部間無明顯缺刻,硬棘數XII,第I、II棘不特別小,第III及IV不延長呈絲狀;臀鰭小,與背鰭鰭條部同形,第II及第III棘約等長,軟條數8;體色呈淡紅色,腹部為白色,背部零星分布藍色的小點,至成長會逐漸消失,尾鰭上葉末稍緣呈黑色,下尾鰭緣呈白色。主要棲息於大陸棚砂泥底質海域,但也常出現於礁石區。肉食性,以底棲生物為食。在4-6月間會向較淺水域遷移產卵,卵為分離浮性卵。通常為群棲性,會隨著季節改變而成群洄游,變換其棲所。一般利用延繩釣、一支釣或底拖網等漁法捕獲。肉質細緻,煎、炸或碳烤均適宜,亦是高級生魚片的食用魚。

圖一 赤鯮

圖二 盤仔

圖三 嘉鱲
為何赤鯮與盤仔的體型越來越小?數量也越少?漁民自食惡果的【陷龍漁法】!
80年代的基隆、宜蘭、澎湖突然流行陷籠漁業,使用狗籠改造的漁具,放一點臭魚頭當餌,沉到海底去,明天一收就有半籠的赤鯮,每個漁夫的眼睛都聚焦在巴掌大以上,十幾二十條高價赤鯮,幾十條小赤鯮隨便賣,總漁獲量是傳統延繩釣、竿釣的數倍,收入當然也是數倍。大約在十二、三年前,釣魚的朋友經常抱怨,說赤鯮越釣越小也越少,甚至連三個指頭寬的魚都很難釣到,而漁民使用赤鯮陷龍漁法,大量捕獲三個指頭寬的小魚,在批發的魚市場,40~50條才賣五百元。照這樣下去,不要說釣友以後免想釣到魚,就連漁夫以後也別想靠捕撈赤鯮討生活。
附件: 您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加入釣魚玩家(限中文用戶名[ID])
2

評分人數

    • 高雄阿文: 感謝分享積分 + 10 玩家幣 + 10
    • 青鳥: 感謝分享積分 + 10 玩家幣 + 10

感謝分享喔.....
我的部落格   有很多的精采的的照片
http://tw.myblog.yahoo.com/jw!hn0F5vCTAxO.5L4u4xEi30s-

TOP

感謝分享喔~

TOP

多謝分享喔

TOP

詳細的專業解說
大大辛苦了

TOP

感謝分享喔..

TOP

感謝分享

TOP

多謝詳細的解釋。
音響大魚葉

TOP

感謝分享
一竿在手解千愁~

TOP

感恩指導!!~~~
~~手拿釣竿止心癢,起魚搏魚止手癢~~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