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PO這篇文,大家研究一下,也是我自己寫的,有PO在其他論壇跟我的部落格裡,在一些有心研究的同好的論壇,我會po上文,釣魚圈就那麼小,在別站有看到也不奇怪,希望某些有心人士別放到處放話,如果寫得不對,那就大家討論看看吧!!
漸縮度(錐度)說起來似乎是很專業的感覺,漸縮度的概念存在我的腦海中有很長的時間,以前也僅僅是在跟朋友閒聊中以及在有討論精進釣魚、研究器材的釣魚網站討論概念! 改變釣竿的調子方法很多,例如用不同T數的碳纖、不同彈性模數的材料、不同的加強度,雖然做出來的調子可以滿足設計需求,但是,最終還是得要臣服於物理! 本篇不談碳纖T數、不談彈性模數、不談加強,就單單以漸縮度來說。
聽到漸縮度或是漸縮比很難懂嗎? 其實並不然,只不過僅僅是個在超級基本不過的物理性質,很好懂! 卻是影響著我們使用上裝備的特徵表現,很多人自改黑吉竿,往往忽略了這部份,以為竿子短就是黑吉竿,調子卻是很烏龍! 有的人買了市售的強悍竿,卻忽略漸縮比,導致夠強悍卻不夠力去控制魚。回歸正傳,來談漸縮比的影響。
相同材料來相比較,就拿在釣具店最容易看到的玻璃纖維棒,假設是一支頭尾直徑都相同的玻璃纖維棒,越細的是不是越容易彎曲? 越粗越難彎吧! 像是做浮標用的玻璃纖維棒,不就是從頭到尾直徑都一樣的玻璃纖維棒,大家都有在釣具店彎過吧! 彎直徑0.6mm的跟彎直徑1.2mm的相比較,0.6mm比1.2mm容易可以彎折,而且0.6mm跟1.2mm的彎曲的樣子也都一樣都是從中間彎,這就是頭尾直徑均一的桿材彎曲的特性,基本的物理性質。
剛剛看到的是二端直徑相同的桿材彎曲的情況,那彎直徑不相同的呢? 在釣具店除了可以看到做浮標用的玻璃纖維棒之外,是不是還可以看到釣竿用的ㄧ頭粗ㄧ頭細的玻璃纖維棒或是竿先,看到之後,我們動手彎看看是不是會得到下面看到的圖形? 彎曲之後是不是會發現越接近細的地方越容易折彎,細的地方彎越多? 而且,相同長度下,粗跟細端的差值越大,彎曲的位置就越靠近細端,這也是基本的物理性質。
看了上面的二個說明之後,以下再由斷面大小跟彎曲度來探討,同樣材質下,是不是越粗的越難被弄彎? 這是地球上不變的法則吧? 以A斷面來說,二根桿子粗細相同,也就是先徑相同,要彎二根桿子這個位置所需的力量是相同的! 再看B斷面,就有差距,B的位置下桿比上桿粗,如果要達到相同的彎曲度,下桿要花更大的力量,那如果力量都從A傳過來,沒有額外增加外力,在此點是不是下桿彎得比較少? 同樣的情況也在C斷面產生。 我們再看下下圖,二根都把C端固定在牆上,彎曲的情況就會像圖面所示,比較一下二根桿子在ABC位置的樣子吧!
比較完之後,我們回想一下,在週遭使用的釣竿是不是也是有相同的特徵,日本的筏釣竿的竿先先端很細,過了3 0公分 之後也沒有粗上多少,是不是在釣魚的時候看起來很像上圖的上桿? 同樣是筏竿來比較,台灣的鐵釘尾筏竿竿先也很細,不輸日本,然後往後沒多少距離就明顯變粗, 彎曲之後的感覺上是不是像上圖的下桿? 這就是漸縮比使然! 比較完筏竿之後,前打竿、黑吉竿的竿先相比也是相同的情況,先端先徑都一樣,有的黑吉竿甚至竿先比前打竿細的,但是過了3 0公分 後再量直徑會發現黑吉竿的直徑比前打竿粗上很多,上面有提過斷面變粗,彎曲量就會變小,掛上相同一錢的鉛,黑吉竿只有先端彎,前打竿搞不好就彎了2 5公分 以上,有的竿先張力差的前打竿說不定都彎到龍鳳尾交接處了! 竿先是如此,放大到整支竿子也是如此,如果二支竿子先徑都是0.7mm,一支元俓20mm,一支元俓28mm,竿子長度都是 五米 ,這樣是不是就跟我們上面討論的竿先情況一樣? 元俓20mm的漸縮度(斜度)比較小,感覺起來會軟些,元俓28mm的會感覺起來比較先調子,比較硬。
現在很多人都會買素材來改竿子,像是改成黑吉竿為最大宗,大多數的朋友都是珠子綁一綁再加個裝飾就說是黑吉竿,可是,使用上跟日廠的黑吉竿還是會感覺出來不小的差異,這個差異就是竿先縮度的不同,以GAMA的黑吉竿8尺舉例來說,竿先先徑0.8mm,3 0公分 處2.65mm,一般在台灣常購買到的素材竿先漸縮度都太小,不管是整體調子還是竿先的曲度就顯得很不同,很多竿身的硬度都夠,就是竿先的感覺很怪,比較像是烏溜竿,不太像是黑吉竿,在信號的抓取以及提餌的感覺、掛上大鉛的感覺都很不一樣,慢慢的開始有些朋友開始會去注意竿先漸縮度的搭配。
漸縮度的影響真的不小,影響整支竿的性質,不管是竿先還是整體竿子的曲度,基本的物理性質還是無法去忽略不去看的, 本文就此結束,希望能對有興趣玩釣具、改竿的朋友能有所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