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玩家FB社團、Line群組、Youtube頻道
返回列表 發帖
Facebook Plurk Twitter Google

浮游輕磯釣One Point Lesson ---甚麼是阿波釣法

本帖最後由 老傅 於 2009-9-5 01:43 編輯

浮游輕磯釣One Point Lesson ---甚麼是阿波釣法
一、前言   
   很多參與磯釣運動的朋友, 經常會聽到阿波釣法這個日本磯釣名詞, 但阿波釣法這個名詞究竟是代表一種怎樣的磯釣方法呢, 我曾經聽見有人說過 “阿波” 就是等於浮波, 所以阿波釣法就是一種使用浮波作釣的方法. 其實日本的漢字有時是會與中文大異其趣的, 例如日本漢字中 “勉強” 其實代表中文的 “學習”, 而 “大丈夫” 卻代表中文的 “無問題” 或者 “無大礙”, 看似風馬牛不相及, 但細心想想兩者的深層意思便會會心微笑, 覺得日文源自中國的說法也不無道理. 那樣阿波又代表甚麼呢? 原來阿波在日文中並不是浮波, 阿波是一個地方的名稱, 那就是日本關東的一個磯釣發源地-德島縣, 所以可以這樣說阿波釣法就是一種由德島縣釣手經過長期發展成形的一種釣法. 這樣阿波釣法又有甚麼特點呢? 這就要從德島縣的地理環境與關東釣手風格講起, 先講德島縣的地理環境, 德島縣位於日本四國地區的沿岸, 面向太平洋, 故此當地人進行海釣活動非常方便, 而當地沿岸又大多為岩礁海岸, 故此地磯不少, 另外沿岸附近的外礁(荒磯)例如弁岐大島等又位於黑潮本流附近, 流水十分通順而且魚源豐富, 黑鯛與黑毛均有不少, 故此形成德島縣人大多喜愛釣魚活動, 另外因為關東釣手與關西釣手的風格不同, 關東注重釣得多而關西注重釣得大, 所以德島縣釣手便從釣得多的基礎作為出發點發展釣技, 這也是在日本以釣得多為準則的一般磯釣比賽中關東釣手每每能脫穎而出的主因. 那樣在磯釣中如何在有限時間中釣得多? 我認為釣手必須要掌握潮流與大自然生態及環境節奏, 從而迅速自我調整包括釣組控制, 打誘餌手法及節奏以至心理狀態, 從而達到與大自然同步(其中一樣就是誘釣同步), 這正就是阿波釣法的特點.
  在阿波釣法發展過程中, 多位釣手例如小里哲也, 堀井頌通, 中原孝, 享男, 井內政宏, 山元八郎, 松田棯, 江頭宏則, 立石宗之等都對阿波釣法的發展帶出了或多或少的貢獻或影響, 但上列這些釣手均有一個共同點, 就是閱讀潮流與駕馭釣組的能力均達到極高的能力, 這是無容置疑的.
      正因為如此, 這種由德島縣釣手經過長期發展的阿波釣法主要特點是注重釣手閱讀潮流的能力與駕馭釣組的技巧, 只有這樣釣手才能於不同潮流情況下完全控制釣組, 同樣地因釣手擁有閱讀潮流的能力, 釣手也可準確預測釣餌與誘餌在水中動態及流動方向, 從而於作釣時藉著打誘餌與控制釣組/釣餌而達到磯釣技術其中一種最大目的 – “誘釣同步”!

二、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未講有關阿波釣法的技巧前, 先談談有關阿波釣法主要工具的要求及選擇, 因為選擇了較適合的釣具, 初學者將比較容易掌握操控阿波釣法的技巧從而發揮阿波釣法的特點. 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在這裡將談談磯釣中兩個主要工具, 釣竿與浮波.

      先談釣竿, 釣竿在磯釣中絕對是釣手身體及感官的延續, 正如上述所講, 善長阿波釣法的釣手必須要對潮水流動有所掌握, 一枝好的磯釣竿就正是手的延長, 透過一枝合適阿波釣法的釣竿, 釣手可以 :
1.        感應流水速度及強度 ;
2.        透過細膩手法, 藉此控制水裡浮波以下的釣組在水中的狀態;
3.        利用圈竿圈線或其他的技巧控制水裡浮波以上的母線在水中的狀態;
4.        直接感應魚訊.
      看到這裡, 你可能會說, “是不是那麼厲害嘛, 我從來選擇釣竿只注重號數及調子, 條腰強唔強(即回彈力)(竿腰是否硬挺)等對於中魚後搏魚時魚竿的表現, 卻從未想過釣竿於未中魚前的關係, 是否有所誇張呀?” 我可以說絕對沒有誇張, 其實大家細想便會發現中魚前的時間絕大部份的釣組操控都是透過魚竿進行的, 至於如何達至上述效果, 我將會在整個阿波釣法全攻略中有關釣組操控篇中一一細講, 希望各網友耐心等候, 那樣一枝適合阿波釣法的釣竿應該有甚麼特點? 且讓我細細道來:
很多初學者喜歡使用中通竿, 貪其方便而又不會纏竿先(即翹竿頭), 大大減低因竿先被母線所纏而引致斷竿先的悲劇發生, 但個人認為中通竿並不適合初學阿波釣法的釣手或試圖希望較快可以掌握阿波釣法中有關操控竅門的釣手, 因為阿波釣法中對母線於通過魚竿時出線的低阻力要求很高, 而中通竿因為將母線藏於竿壁之內, 並不如外掛竿般只有十數個絲導環的接觸面, 故此與母線的磨擦力大增, 尤其是每當母線沾水後與竿內壁形成一種張力作用將母線黏著, 阻止了母線隨流帶出, 這對初學阿波釣法來講是一個致命傷, 所以我個人認為初學阿波釣法者應先選購外掛竿, 待控竿控絲技術成熟而能掌握多種出線技巧時才購置中通竿, 因為中通竿也有其防風防雨等外掛竿缺乏的優點的. 那樣中通竿中有沒有例外屬於比較容易掌握阿波釣法的? 答案是有的, 例如日本D廠新推出的中通竿megadry(香港俗稱“紅棍”) 就正正是一支專門針對阿波釣法的中通竿, 它的竿內壁採用了一種原用來興建摩天鐵塔及跨海大橋(知不知如果下雨時水點因張力作用留在塔或橋身上其總重量有機會令建築物超負荷而毀!)的超撥水塗層, 將母線與竿內壁因水份做成的張力作用減至最低, 經過實地測試後發現出線十分暢順, 對輕釣組於緩流下的出線表現與外掛竿不相伯仲, 而竿先柔軟度十分適中, 與一些竿先設計享負盛名的外掛竿釣廠調性差不多一樣! (實際上我於測試後也忍不了自掏腰包買了一支, 哈哈!). 可惜的是此產品價格不低, 並不適合作為初學者的第一支竿, 期望將來廠方能將此技術用於價格較相宜的產品上, 到時將是喜愛磯浮釣的人的喜訊. 總括來說, 我向想學習阿波釣法的新釣手推薦先以外掛竿為優先選擇.

三、磯釣竿 - 穗先(即竿先)的重要性?

      以上曾提及穗先柔軟度, 在阿波釣法中, 穗先對海流與魚訊的感應力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釣手可透過穗先感應海流的速度與力量, 從而作出細緻的操控/放線技巧, 而在沉釣/探釣時又可利用穗先感應魚訊, 所以釣手應該同時注重穗先的性能, 什樣是一個適合阿波釣法的好穗先? 針對今時今日阿波釣法的演變歷程, 釣手大都偏向採用較輕釣組, 較輕釣組是指浮波以下(不計浮波)的釣組重量與負鉛量, 從而透過輕釣組去產生變化多端的表現, 這時穗先必須要幼(大約0.7mm-0.85mm之內) 而且柔軟得來必須要有適度回彈力, 最理想是用手指輕撥穗先先端部份時能產生一個先端部份的適度弧形但一放開手指便立刻回復挺直, 這種穗先在云云釣具廠中無可否認以G牌做得比較好, 你會發現它們全系列由低價至高價的產品皆擁有此種特性的穗先, 由細至0號到大至1.75號均劃一為0.8mm先徑, 不知就裡的人以為是廠方試圖節省設計費用或缺乏心思, 其實這是有實際用途的, 習慣一種調性的穗先總比每當轉換不同號數釣竿均需從新適應好吧, 況且如果懂得利用穗先, 一支好穗先帶來操控上的方便與快感是無可比擬的. 不過先旨聲明, 本人並不是G牌的特別愛好者也不是任何牌子的偏好者, 我只是道出某些產品優點的事實, 希望各釣友用了一定價錢購買釣具後能夠欣賞及運用設計者的心思, 否則就只是浪費了金錢, 擁有法拉利跑車是一回事, 懂得欣賞及駕馭法拉利跑車卻是另外一回事, 可幸的是, 這種特別適合阿波釣法的穗先特性近年來已越來越多出現在其他各大釣具廠例如S牌及D牌等的新產品上, 有些更試圖做出超越一般穗先表現的釣竿(D牌KS? 因未實際測試所以不能下定論!), 所以總結以上所講, 各位下次選購適合阿波釣法的釣竿時, 想想穗先!

四、磯釣竿 - 竿壁
      正如前述, 當下雨或母線撥水性不佳時母線會因為水份的張力作用而黏在竿壁(無論中通竿或外掛竿皆會發生), 所以釣具廠便發展出防黏線塗層於外掛竿上, 此種塗層能夠減低黏線情形發生, 如果設計得好, 可以將黏線情形減至很低甚至沒有的程度. 好不幸地, 在云云釣具廠中, 外掛竿的防黏線塗層仍然以G牌做到較好, 這是因為G牌的廠方釣手及測試員(他們是真的要向廠方提供測試報告的)皆是阿波釣法的高手有關, 所以其產品主要針對阿波釣法而設計也是正常的. 正如我的隊友kido善於使用長標重鉛(起碼兩錢!)的釣法, 如果將一支幼穗先的磯竿給他使用, 他一定領略不到這類釣竿的優點而且對他拋投與操控自家釣組也不會揮灑自如(事實上他真的如此說過!), 所以先選擇適合釣具對初掌握不同釣法是有裨益的, 當然如果你掌握了釣法竅門後採用何種釣具分別在於你會否因應釣具有所不同而需要作出適當調整時耗費了額外的精神與注意力吧了. 言歸正傳, 如何才是一個好的防黏線塗層? 好簡單, 先將磯竿伸展好並穿上母線, 然後利用種花的小型花灑壺將水噴在整支竿壁上然後輕輕晃動整支魚竿, 如果這時母線會黏在竿壁上則這竿的防黏線塗層設計不佳, 不能發揮應有作用, 不過可惜這種測試法在釣具店是不容許的(如果閣下知道那一間店願意有這種服務, 請通知我, 我一定會經常光顧, 哈哈!), 所以釣手惟有透過朋友或用家的實際經驗與意見去參考一二, 沒有辦法!

五、磯釣竿 - 重心
      磯釣竿的重心如果適當的話, 將令釣手長時間操控魚竿也不會出現疲態, 不過因為近年來高彈力碳纖維布的普及令大部份釣具廠由中低至高價的產品皆能減低重量達至一個良好的重心, 大部份可以接受, 故不詳細討論. 釣友選購時只需將釣竿開好, 拿在手上只要覺得舒適便可以了.

六、磯釣竿 - 調性
      同樣地, 磯竿調性主要影響中魚後磯竿的表現, 選擇不同調性只屬個人喜好故此也不在討論之列. 但如果釣手屬初學者則本人強烈建議他們買一支1.5號的先調竿, 第一1.5號的磯竿對子線的適應性比較適中, 由2號頭至4號的子線均可適用, 這對不同釣場例如港內地磯以至港外荒磯皆適合. 第二先調竿通常腰身較硬發力點較前, 對新生來說中魚後較易感應水下魚兒走向, 從而學習作出相對反應, 所以選購一支1.5號先調竿為新手第一支竿比較合適.

七、浮波
       (如圖目錄)

八、中通浮波, 外掛浮波或浮標?
      初學阿波釣法時, 究竟應該先採用上述何種浮波呢, 觀乎上述曾提及的德島縣釣手, 你會發現他們現時大部份都是採用中通浮波的, 那樣是否中通浮波特別適合於阿波釣法? 其實在磯釣發展早期, 製造浮波的技術還未發展得那麼好的時候, 前文所提及的那些德島縣釣手絕大部份是採用外掛式浮波或浮標的, 直至到中原孝採用中通浮波奪取第一屆齡全日本G杯黑毛大賽冠軍中通浮波才漸漸受到釣手歡迎, 所以在阿波釣法中如果掌握了技巧, 採用中通式浮波, 外掛式浮波或浮標也沒有多大問題. 初學者可能會問, 外掛式浮波/浮標在釣組更換時的方便性與速度遠遠快於中通浮波, 如像你所說阿波釣法是一種針對釣得多的比賽型釣法, 為何釣手們仍然選用中通浮波? 它的好處又在那裡? 無錯, 無疑中通浮波在改變釣組是速度較慢(因為要先將母線解開, 更換後又要重新接上母線), 但中通浮波在初學習阿波釣法時是比較容易掌握的, 所以本人推薦新釣手應該先嘗試採用中通式浮波.

九、乘流性, 體積與自重
      前文已經講過磯竿是釣手觸覺與手的延長, 那樣浮波就是視覺之表現與運輸釣組的交通工具, 阿波釣法講求的是閱讀潮流與駕馭釣組的能力, 浮波就是其中用作閱讀潮流與執行駕馭釣組的工具之一, 所以要了解一顆浮波必先要了解乘流性, 表面體積與自重對浮波的相互關係, 為何要注重浮波的乘流性? 因為釣組放下水中, 浮波與母線子線等均會隨流而漂動, 如果採用不同乘流性的浮波將會令水中釣組在流中漂動時產生不同狀態, 在這裡給一個基本的物理問題讓大家思考, 假設兩個相同表面體積的但不同自重的浮波放下水中, 那一個流動會較快? 又或者兩個相同自重但不同表面體積的浮波放下海中, 那一個又流動得較快? 無錯, 答案是高自重的那顆浮波會較低自重的浮波流動得較慢而那顆較大表面體積的浮波卻會比較小表面體積的浮波流動得較快. 這代表了甚麼? 這代表了一顆浮波的乘流性基本上受到自重與表面體積的影響. 乘流性是否越高越好? 未必, 乘流性應該和浮波表面體積及負鉛量成一個適當的比例這樣浮波的表現更好, 正常情況下, 我推薦新釣手先購置中型的浮波(直徑大約23-25mm, 長度大約40mm, 重量大約7-9g) 負鉛量為0號, 1B, 3B及5B以及大型的浮波(直徑大約27-28mm, 長度大約45m, 重量10-13g) 負鉛量為1號就足夠初學時應用了, 到了釣手充份掌握浮波的特性, 明白到乘流性與體積及重量的實際關係就可以購置小型的浮波(直徑大約17-19mm, 長度大約30-32mm, 重量大約5-7g)負鉛量例如0號, 1B, 3B, 5B甚至0.8號或1號與及其他各種各樣體積大小負鉛量的浮波, 釣手可以在不同情況下透過更換浮波去強制更改整副釣組乘流性, 從而達到釣手心目中的理想狀態. 不過最後要指出乘流性是可以透過手法活化或減低的, 我將在以後講講如何活化浮波的乘流性.

十、自重
      浮波的自重正如上述影響了乘流性, 那麼自重還有甚麼影響呢? 第一它影響了拋投性, 越重當然拋投性越高, 惡劣天氣下例如正面頂風的情況下高自重對拋投性幫助不少, 但釣手也應考慮上述自重與乘流性的因素去選擇浮波.

十一、體積
      在理論上浮波的表面體積與圓週直徑越細則魚吃餌時進入水中阻力越小, 但釣手必須要考慮上述乘流性的關係, 況且在阿波釣法中注重的是針對目標魚去製造一個適合目標魚覓食釣組狀態, 如果掌握了阿波釣法準則中釣組伸展打斜, 張線技巧, 晃餌技巧, 誘釣同步等, 魚絕對是會吃到手把來的, 這也是我推薦初學者不用買太細體積的浮波的原因, 個人而言, 很多時選擇相同負鉛量而不同體積的浮波主要是考慮釣組的乘流性而非魚訊.

十二、重心             
在中通式浮波中重心越低是越穩定的, 但浮波是否越穩定越好? 在阿波釣法中並不是, 適合阿波釣法的浮波心必須要穩定得來能顯示釣手利用張線技巧所帶出對釣組的影響, 當釣手正確使用張線技巧時, 水流令釣組打斜的狀態也會反映在浮波身上, 而穩定得來而又能適度細微打斜或晃動的浮波才是一顆好浮波, 而一顆能適度晃動的浮波往往更能顯示細微的魚訊(晃動中突然停滯可能就是魚訊! 河豚的標準魚訊!) 至於有關張線技巧, 我將會在以後的連載文章中講出.

十三、視認性   
  上文講出浮波時視覺之表現, 故此視認性對浮波也頗重要, 通常螢光橙或螢光紅色的頂部適用於大部份情況下而螢光黃色則比較適合陰天或清晨及黃昏與及沉釣時使用, 都能產生不俗的視認性.

十四、準確性與系列性
      經常聽到有人說這顆浮波很準啊? 那樣如何謂之準確浮力? 如果在香港以東水域海水鹹度較高時覺得浮波準確而當將同樣的浮波用在香港以西海水鹹度較低的水域時又是否可以稱為準確呢, 釣手必須知道不同水域的海水鹹度可能不同相對地浮力也有所影響, 所以個人認為浮力準確的浮波不是單看一顆的, 是需要看兩方面的, 第一是如果我這顆浮波掉了, 我進入釣具店買回同等號數的浮波是否浮力表現一樣呢? 如果答案是浮力一樣, 這顆浮波通過第一個準則, 第二就是我如果有一顆1B浮波, 當我轉用同系列的另一顆2B浮波時, 當我增加了0.2g (1B與2B浮波的負鉛量正常相差0.2g)的負鉛重量, 表現又是否一樣呢? 答案如果也是一樣, 這顆(或這系列)的浮波便通過了第二個準則而成為一顆真正擁有準確性的浮波. 所以正如上述, 很多釣手選擇浮波時往往忽略了浮波的系列性, 一顆準確的浮波如果擁有良好的系列性(即擁有多種大小體積與負鉛量), 其價值是無可限量的, 因為釣手只要適應了該浮波的表現時, 轉換同系列其他浮波時將會比較容易達至釣手心目中的表現, 也較容易掌握. 可惜的是, 浮波的製造商能有如此前瞻性的甚少, 市面上能提供系列性浮波往往是由日本名釣手推出的, 因為他們明白系列性的實際作用, 期望市面上將來能有更多廠家推出系列性浮波.
好了, 工具篇到此為至, 本人將於以後文章正式詳細講解阿波釣法, 敬請留意.

      最後, 本人希望在閱讀以後文章前先閱讀本網內另一名作者Kz君所寫有關魚類生態的系列性文章, 因為阿波釣法主要是針對類生態而發展的, 先弄清楚魚類生態與覓食形式將較容易理解之後文章, 謝謝各位觀看.
~以上內容轉貼自香港"磯釣人"網站 作者為香港釣手Bobby
~整理由前INAC 磯釣先進 伯勳
1

評分人數

    • 天空: 無私分享積分 + 6 玩家幣 + 6

謝謝大大們的指導。獲益良多感恩喔

TOP

感謝兩位前拜的寶貴經驗分享。

TOP

感謝版大分享....對我這個新手幫助多多!!

TOP

請問這種釣法在港內適合嗎?(沒有肉粽,船停靠的地方)

TOP

謝謝傅大的用心..讓我對磯釣更了解..謝謝

TOP

感謝兩位大大提供這樣的常識和知識讓大家同布學習和成長 thanks

TOP

8# 蔡東良
coco可能要準備些?不然一進大間釣具店可能又要加碼。
選中價位(1.5~2.5萬)或頂級(2.8~4.3萬)的磯竿真的不要急,
入秋後磯釣用品陸續會有新款上市或特價,
國外廠牌一般都以S.D.G為主。初期應急可以選擇 ...
老傅 發表於 2009-9-5 23:42



國內上興的戰x磯,小弟覺得還不錯,因為它是仿s的小白(因為小弟也有敗一支用看看^^a)
戰x磯的龍鳳尾做的蠻穩靠的,價位約在7xxx左右,讓蔡兄參考一下^^
不過一但進入磯釣的世界以後.....
通通都要摳摳>_<
請做好心理準備喔^^
http://tw.myblog.yahoo.com/jw!wmP4SySBR0Yu4UOlUDJ8Xxjn沉默釣手...靜靜的...靜靜的.....靜靜的小小格~

TOP

本帖最後由 老傅 於 2009-9-5 23:58 編輯

8# 蔡東良
coco可能要準備些?不然一進大間釣具店可能又要加碼。
選中價位(1.5~2.5萬)或頂級(2.8~4.3萬)的磯竿真的不要急,
入秋後磯釣用品陸續會有新款上市或特價,
國外廠牌一般都以S.D.G為主。初期應急可以選擇國內上興玩玩,
有了興趣及心得再來選國外廠牌也不遲。

TOP

感謝二位大大的介紹!

小弟要買桿時必定找兄弟壓二位來一起選!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