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分
- 10851
- 聲望
- 900
- 玩家幣
- 8453
- 閱讀權限
- 250
- 來自
- 高雄鳳山
|
小弟前些時日原為協助電視釣魚節目拍攝“四大家魚”主題而備之相關資料,內容摘自於他站網頁與參入小弟多年水庫釣遊心得及經驗彙整,誠以提供予眾同好釣友們作參考,期以幫助釣友們能完整與確切了解及掌握六大淡水垂釣魚的生活習性,並應用於日常釣遊中,助以更高機率成功順利釣獲目標魚,而增進釣遊之樂趣。
一、鯉魚
鯉魚自然是屬鯉科,是魚類的大科之一,共有兩千多種。
我們經常可以釣獲的鯉魚,雖然其生長的水域不同,但其體形和習性卻大同小異。
鯉魚是淡水魚類中個體較大的品種之一,幼魚階段主要以自然水體中的小型浮游生物、蚌、螺等水體底棲動物為食,成魚也食水草和藻類,屬雜食性,最大個體可達40公斤以上。喜歡棲息於鬆軟的泥底和水草叢生處,若水底有溝坎、斜坡、木樁、岩石等易於隱蔽或覓食的地方,都是鯉魚喜歡停留和嬉戲的場所。鯉魚喜動,做短距離迴游,若長期存在於某一固定的水域(如:池沼、坑塘等),會形成一定的迴游路線。鯉魚喜群遊,一般三五成群,喜混水、弱光、緩流、喜在鬆軟的泥底或腐殖質較多處拱動覓食,其上唇發達,比下唇長很多,並可伸縮,因此鯉魚攝食最喜歡的是食物在嘴的前下方,上仰(頭高尾低)攝食是鯉魚耗費體力最大和最不舒服的攝食姿勢。(這一點對釣鯉魚的釣組配製很重要)。鯉魚生性警覺,對非習慣性食物,特別是懸浮於水體之中而非落底的食物,會本能的採取試探性行為,或利用其鰓和嘴的配合使水流對食物先推而後吸入,或用尾甩動食物。(正因為如此,鯉魚必須釣鈍)。在遇到危險時,鯉魚有三種本能的動作,其一:尾高頭低拱入泥中;其二:發力直線逃竄,決不回頭;其三:將尾圈向頭部,體程圓型,然後象彈簧一樣突然猛力彈開,這也正是鯉魚之所以能高高越出水面的動作。鯉魚的側線(魚類的身體兩側各有一條感應線)對震動和聲波感應更靈敏。
鯉魚最適宜的溫度是10到25度,低於5度停止攝食,低於2度進入冬眠。高於30度則躲到陰涼處或潛入較深的水域。對水位的漲落反映靈敏,水漲則游向淺灘,水落則遊入深水。
鯉魚每年有兩次高峰攝食期,一是甩籽(排卵)之後,腹中空空,急需補充營養,二是秋季越冬之前,需要儲存大量脂肪,準備越冬。
鯉魚對低溫和低氧的耐受力比鯽魚略差,但遠遠優於鰱魚和草魚等。且繁殖力強,適應水體相當廣泛。
(全文參考、轉載自“釣魚啦”網頁) |
-
1
評分人數
-
-
青鳥:
無私分享積分 + 10
玩家幣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