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玩家FB社團、Line群組、Youtube頻道
返回列表 發帖
Facebook Plurk Twitter Google

達娜伊谷封溪育苗 鯝魚回來了

本帖最後由 哇細寶寶 於 2011-4-17 17:26 編輯

達娜伊谷封溪育苗 鯝魚回來了
更新日期:2011/04/17 02:29 陳至中/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陳至中/台北報導】


阿里山鄉山美村的達娜伊谷是鄒族的忘憂天堂,居民用溪裡隨處可見的鯝魚(俗稱苦花)發展生態觀光,鼎盛時每年吸引二十萬遊客到來。九十八年的莫拉克風災,無情的暴雨摧毀一切,鯝魚從此消失在溪谷之中,族人一度也認為牠們再也不會回來了,直到最近,在碎石堆的深潭中,發現了那熟悉的身影。


「大自然的療傷力量很神奇,只要人類願意給時間。」林務局嘉義林管處育樂課長李定忠指著曾文溪和達娜伊谷溪交界處,灰白石礫和細砂掩埋河道,一道小小的溪流蜿蜒而出,「那裡曾是賞魚區,小朋友就在這邊和鯝魚近距離接觸。」


鯝魚是達娜伊谷的經濟來源。水災後,谷裡再也沒有遊客,只剩救難隊和重建工人穿梭在柔腸寸斷的山路中,族人們一度喪失希望,「我們曾經想到要買魚苗來放。」山美村長莊信義走遍全台,希望能帶回鯝魚,也帶回達娜伊谷榮景。 莊信義表示,鯝魚是生命力極強的魚種,會逆流而上。水災後大約過了一年,鯝魚就回來了。一開始是幾條魚來此產卵,慢慢的小魚就出來了。族人們欣喜若狂,深怕一有不慎,又會摧毀那得來不易的生態環境,於是決定「封溪育苗」。為了山美子弟的未來,他們用短暫的隔絕來換,沒有一絲一毫的不捨。空蕩蕩的停車場邊,風災倖存的涼亭旁飄起五彩熱氣球,布條上「再現達娜伊谷」六個大字在空中飄揚。山美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被稱為「魚媽媽」的安麗花來到岸邊,手指大的鯝魚迅速聚集,彷彿認得那鄒族的傳統服飾。


李定忠表示,達娜伊谷有河階、地層摺曲的紋路、生痕化石、鐵質結核、加上現代土石流的崩塌景觀和歷史教訓,簡直是最佳的自然教室,到訪的學者都驚呼不已。
1

評分人數

    • 多情人: 感謝提供訊息積分 + 5 玩家幣 + 5
小魚請放生
(感恩+慈悲=功德無量)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