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具有【雪卡毒素】的中大型隆頭魚 [打印本頁]

作者: 黑鯛阿丁    時間: 2012-1-8 16:49     標題: 具有【雪卡毒素】的中大型隆頭魚

雪卡毒素是由一種海洋微生物產生的毒素,粘附在海藻或死去的珊瑚表面,能抵受高溫。毒素一般沿食物鏈向上傳,小魚吃下帶有毒素的海藻一小魚被大魚捕食一大魚最後被人類捕食。沿海地區由於環境的影響,植物區系發生變化,有毒藻類或其他浮游生物盛長時,可使附近海域內許多原本無毒的魚類在肝臟等內臟器官中帶有毒素。魚類本身並不致病,但可使進食這種魚類的人中毒。這些毒素的來源、性質目前還待進一步研究,其中已被發現的就有“雪卡“毒素。“雪卡”毒素屬於神經毒素,不易被胃酸破壞,主要存在於魚的頭、內臟、生殖器官中,尤以內臟中含量為高。海產市場和餐桌上常見的老虎斑、東星斑、蘇眉等石斑魚均有可能帶有“雪卡”毒素。由於“雪卡”毒素屬於獲得性毒素,並非魚類與生俱來的,因此魚體內含有“雪卡”毒素毫無規律性,同一海域同一種屬的魚在某個時期有毒,另一時期可能無毒;同一種魚因棲息環境不同而可能有些有毒,有些無毒;有些魚種可能魚小時無毒,而魚大後有毒。正是由於魚體含毒沒有明顯規律可循,因此容易造成人類食物中毒。“雪卡”毒素中毒對人體危害很大,據研究報導,輕者出現消化道症狀,嚴重的可出現神經、心血管系統症狀﹝休克﹞,甚至呼吸麻痹死亡,一般情況下死亡率不高。中毒後症狀一般在食後2~1 0小時出現,病程2~3周,主要症狀有頭暈、乏力、噁心、嘔吐、腹絞痛、排水樣便、唇周麻木、膝關節酸痛、小腿肌肉刺痛、瘙癢感及雙手溫度感覺倒錯(即手觸熱物有冷感,放冷水中則有熱感或“電擊樣”感覺)等。“雪卡”毒素中毒,目前在治療上也沒有特殊方法,所以應以預防為主。為安全起見,應慎食深海魚(泛指生活在熱帶、亞熱帶海域的珊瑚礁周同和近海海岸的魚類,如西星斑、老虎斑、杉斑、蘇眉等石斑魚)。一定不要吃魚的內臟,吃魚前一定要把內臟,尤其是卵巢剔除乾淨。此外,南於深海魚一般體積較大,因此簡單而言,吃“小魚”普遍比吃“大魚”安全。
1.曲紋唇魚Cheilinus undulatus俗名:拿破崙、龍王鯛〈圖一〉
2.伸口魚Epibulus insidiator俗名:闊嘴郎 〈圖二〉
3.單帶尖唇魚Oxycheilinus unifasciatus俗名:單帶龍、汕散仔、闊嘴郎、單帶鸚鯛、玫瑰鸚鯛 〈圖三〉
[attach]82545[/attach]
圖一 曲紋唇魚Cheilinus undulatus
[attach]82546[/attach]
圖二 伸口魚Epibulus insidiator
[attach]82547[/attach]
圖三 單帶尖唇魚Oxycheilinus unifasciatus
作者: 泡麵大仔    時間: 2012-1-8 16:52

回復 1# 黑鯛阿丁


    真可怕..................感謝分享................................
作者: 張玄德    時間: 2012-1-8 16:54

感謝分享資訊
作者: 瘋狂亂咬    時間: 2012-1-8 16:57

感謝分享..
作者: 夜叫獸    時間: 2012-1-8 17:3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胡角    時間: 2012-1-8 18:03

感謝分享
作者: 熊大    時間: 2012-1-8 18:17

世界無奇不有~謝謝分享資訊受意良多
作者: 安誠    時間: 2012-1-8 18:29

感謝分享
作者: 羅總    時間: 2012-1-8 19:09

好理家在~~  我原本就沒有再吃魚內臟       感謝大大分享    這個循席我會提供給更多釣深海魚的朋友知道  感謝大大提醒唷
作者: 小吳釣魚手    時間: 2012-1-8 19:11

謝謝大大分享
作者: 狙鯽手    時間: 2012-1-8 19:38

感謝分享
作者: 中和檸檬    時間: 2012-1-8 20:03

感謝分享~~吃小魚比吃大魚安全
應該是說 吃形體比較小的魚種 比吃大隻的安全
不是吃那個小咪咪傢伙
作者: 南投魚仔    時間: 2012-1-8 20:33

學到新資訊歐...
感謝...
作者: 花蓮豬    時間: 2012-1-8 21:21

感謝分享資訊




歡迎光臨 釣魚玩家 (http://fishingplayer.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