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分
- 12386
- 聲望
- 23
- 玩家幣
- 12019
- 閱讀權限
- 100
|
一.前言:
大黃魚因體型大於小黃魚甚多,因此又稱大黃魚。臺灣漁夫俗稱黃魚或黃花。屬於石首魚科。本種因為體型較大,需要較多年的成長,大約要6歲、全長達到40公分以上才能繁殖,因此面臨撈捕壓力非常容易絕跡。
二.如何分辨野生與養殖的黃魚呢?
養殖黃魚與野生大黃魚在外形和口感上相差很大。外觀上看野生大黃魚體色更黃、魚嘴更紅豔、魚體更修長苗條、肚小,因為生存環境的關係,野生黃魚的嘴巴、眼圈會顯得大一些,鱗片粗大,肉質排列也相對比較緊密,吃起來“有嚼頭”,口味鮮美。養殖的大黃魚,為了賣得好價錢,通常都將會黃魚養得很肥,其外觀與滋味完全不像野生的大黃魚。野生的黃魚,體型類似小黃魚,尾柄部較寬、厚,頭形輪廓較渾圓,小黃魚頭型略顯尖銳。
三.大黃魚與小黃魚
1.大黃魚/Larimichthys crocea/黃魚/黃瓜/黃花魚
體側上半部為黃褐色,下半部為金黃色,發光顆粒為橙黃色。背鰭淺黃褐色;尾鰭淺黃褐色,末緣黑褐色;臀﹑腹及胸鰭為鮮黃色。口腔內白色,口緣淺紅色。鰓腔上部黑色,下部粉紅色。
2小黃魚/ Larimichthys polyactis/黃魚/小黃瓜
背鰭淺褐色;尾鰭前半部金黃色,後部淺褐色;臀鰭金黃色,鰭前緣及後緣為深褐色;腹鰭金黃色;胸鰭淺黃褐色;腹部發光顆粒為橙黃色。口腔白色,口緣粉紅色。鰓腔黑色。
圖一.去年筆者在台西近海釣獲的野生大黃魚
圖二 擺在魚市場販賣,難得一見的野生黃魚http://c.ddmap.com/gf_21_12_1438665
圖三.外觀「肥滋滋」在魚市場販賣的養殖大黃魚
※漁業署:別吃黃魚 (本文摘自TVBS新聞網) http://www.tvbs.com.tw/news/news ... omedy20050823121729
台灣野生黃魚,已經幾乎抓不到,若補撈到價格至少為養殖的20倍。市面上售的養殖黃魚,幾乎都是大陸走私進來,漁業署養殖沿海漁業組組長石聖龍:「對於這個來路不明,大家還是不要買,大家很擔心它使用抗生素、防腐劑,這經常聽得到。
不法的商人用一種叫做紅鈉粉的色素,將黃魚染成鮮豔的黃色,所以即使眼睛內凹不新鮮的黃魚內臟都已經變質了,魚鰓依然是紅色,外表仍然是黃色的。衛生防疫站執法人員:「這種染料對人體是非常有害的,它通過肝臟、 腎臟排毒,吃了這些染料的話,染料在人體內大量淤積,損害人的肝臟、腎臟。」
農委會呼籲,民眾最好不要購買包含黃魚,或是桂花魚,因為不是管制的進口漁獲,所以無從查驗起,小心不知不覺把致癌物給吃進肚子裡去。 |
-
1
評分人數
-
-
青鳥:
感謝分享積分 + 12
玩家幣 + 12
|